来源:母婴行业观察
导读:自2012年欧盟取消牛奶配额制度起,进口口岸液态奶呈现增长态势,因此导致近两年市场趋于饱和,液态奶进口量出现小幅下降。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乳制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国内乳品行业的崛起对进口液态奶形成较大冲击,国内乳品质量的提升、形象的改善也带动了相关产品消费力的增强。农业部畜牧业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生鲜乳质量水平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国际惯例 液态奶小科普
液态奶是由健康奶牛所产的鲜乳汁,经有效的加热杀菌方处理后,分装出售的饮用牛乳。根据国际乳业联合会(IDF)的定义,液体奶(液态奶)是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和酸乳三类乳制品的总称。
原料使用
脂肪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of fat content):
调节牛奶中脂肪的含量,或通过加入稀奶油,或加入脱脂奶以获得规定的牛乳含脂率,必须用天然的牛奶成分,这样生产的系列产品可称为“脂肪x%标准牛奶”。如用其他方法调节,只能称为“脂肪含量的调整”。现行的“特浓奶”含义不清,易产生误导。
蛋白质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of protein content):
调节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或从高蛋白质奶中用超滤法除去多余的蛋白质,或加入可溶性乳蛋白等方法,必须用天然的牛奶成分,这样生产的系列产品可称为“蛋白质x%标准牛。
中国乳制品消费主要为液态奶和奶粉,其中,液态奶年消费量约1900万吨,基本全部为国产液态奶。进口液态奶主要为满足很小部分非刚性高端市场的需求,由于中国乳制品安全事件等的影响,中国市场对进口乳制品的需求有所增加,从而导致液态奶的进口量大幅增长。
但由于液态奶保质期短,且进口液态奶价格较高,从而限制了进口液态奶在中国市场范围的扩大;此外,随着对乳制品生产企业重新审核以及对奶源建设力度的加强,国产液态奶仍将处于优势地位,液态奶进口量增加对中国液态奶市场影响有限。
液态奶进口减少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乳制品行业质量安全,相关监管政策也日益严苛。国内乳企发展迈上快车道,奶牛养殖渐成规模,经营管理也更重视安全,而进口乳制品却问题频现,不少消费者购买国产品牌的倾向性增强。
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去年1-11月份,全国液态奶累计进口量达60万吨,同比大增48%。而到了今年,这股“热情”明显下降:液态奶进口23万吨,同比减14%。
事实上,进口并不直接等同于优质,相反,由于长途运输导致保质期无法太短的原因,进口液态奶大部分采用高温灭菌。
8月2日,上海光明乳业荷斯坦金山牧场工作人员在测量奶牛的蹄子状况,为修蹄做准备,给奶牛修蹄又被戏称为给奶牛“美甲”。
在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不降反增的背景下,液态奶进口滑坡,或许就是拖累乳制品进口下降的重要因素。5月液态奶当月进口量为5.42万吨,同比下降20.6%;5月液态奶出口量2172吨,同比上升2.3%;5月鲜奶进口量5.15万吨,同比下降22.4%;5月鲜奶出口量1872吨,同比下降8.7%。
消费者购买国产品牌倾向性增强
此前,三聚氰胺事件使得国内乳制品行业陷入低迷,消费者失去信心。经过相关部门努力,消费者正在重拾信心。目前,农业部累计抽检生鲜乳样品17.8万批次。检测结果显示,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连续八年100%合格,这也为国产液态奶产品做
了很好的背书。
消费者消费理念更新,使得盲目追捧进口奶的势头下落,对营养价值的客观对比使得大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国内液态奶。目前国内液态奶质量正在不断攀升,特别是巴氏奶。
在巴氏奶市场国产产品优势明显,从生产到销售,间隔时间可控。相反,进口产品大多都是通过海运,运输时间相对较长,运输过程的质量难以保证。此前本报报道,有部分国外品牌为延长保质期,添加过量的防腐剂,或用复原乳制作产品,却声称是巴氏奶。
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王加启介绍,质检中心连续多年对国产和进口奶产品开展科学系统的比较评估。与国产奶产品相比,进口奶产品的热敏感指标糠氨酸含量明显偏高,β-乳球蛋白等活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国产奶产品,这说明经过高温处理的进口液态奶活性受到了热伤害。
数据显示,仅2016年,就有来自19个国家10类154批次进口奶产品不符合我国现行国家标准,被退货或销毁。不合格的原因包括霉菌超标、大肠杆菌群超标、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超过保质期、包装不合格等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
上海市奶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认为,过长的保质期可补偿海外运输、海关检验到国内经销花去的时间,但这对消费者并无好处,是时候重新理性审视咱们自己的国产乳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