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启蒙”成为学前教育赛道的热词。截至2018年8月31日,学前教育领域约20%的投资标的为启蒙或亲子类产品。与此同时,涉及启蒙功能的产品品类丰富多样,包括英语、数学思维、感统教育、传统文化等。亲子类产品则直指家庭教育的市场空白,主要为新手父母提供养育、启蒙教育、家庭互动等方面的课程和内容。
目前,大多数内容类产品直接面向C端市场,按照内容所直接针对的人群来看,内容类产品可以分为儿童类、家长类、教师类三种,本周刊对于比较热门的商业模式及代表企业进行了梳理和盘点。
商业模式一
微信生态
●代表企业
叽里呱啦、宝宝玩英语等
市面上主流的幼儿启蒙产品大多针对0-6岁年龄段婴幼儿,以在线英语启蒙课程为主,课程提倡先教会妈妈,再由妈妈和孩子互动学习,特别注重亲子陪伴。
在教学内容上,儿歌、绘本是目前启蒙英语较受欢迎的形式。此外,通过设计IP的方式开发教学内容,吸引孩子学习也是玩家惯用手段。叽里呱啦联合创始人兼CEO谢尚毅表示,叽里呱啦在内容端花大精力去设计呱呱小鹦鹉及周边形象IP,并没有想它能及时变现,做IP的目的是辅助服务教育,本质还是让教育更有效更有趣,并不会采取打造爆款的思路。
据悉,利用微信社群运营是目前以在线英语为主的启蒙产品常用方式。由于微信在获取流量、黏住用户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多的教育产品开始借助微信生态,探索产品与服务的新模式。
例如叽里呱啦在一些免费课程中,采用以分享朋友圈能解锁更多课程内容的形式获客。在不断迭代优化的课程内容之外,敦促打卡、社群分享、转发激励等深度运营以促使用户进一步留存,并完成口碑传播。谢尚毅指出,口碑是增长核心点,曾做过由口碑进来的流量和从投放进来的流量两批人的行为分析,当他们在App里面有相同的行为后,从最终付费转化率来看,口碑进来的流量远远高于靠投放进来的流量。
商业模式二
智能硬件
●代表企业
智童时刻、牛听听儿童智能熏教机等
2017年,AR卡片、涂色绘本等产品层出不穷,早教机、点读笔、幼教机器人等儿童智能硬件同样声势不小。但由于AR技术的落地方式尚未成熟,AR内容更像是对既有学前内容的锦上添花。
智能硬件类产品大多从C端市场切入,由于家长对新技术认可度有限,产品定价不会过高,加之市场推广难度大,产品销量和利润并不乐观。2018年初至今,尚未有智能硬件类产品在一级市场获得融资。
有业内专家指出,儿童智能产品想要在C端市场跑通商业模式,必须跨越使用频次偏低、使用场景有限、使用体验欠佳、产品单价不菲、复购意愿较弱的硬门槛。其中也不乏一些产品正尝试通过转向B端市场突围,如智童时刻,主打针对幼儿园启蒙教学环节的机器人,在机器人上搭载课件和多种分龄启蒙内容。
显然,软件和硬件的最优结合方式还有待探索。目前可看到的方式有,内容生产者将硬件作为分发渠道之一,向硬件生产者输出内容,如咔哒故事为天猫魔盒、叮咚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设备提供定制内容方案与技术支持服务。以及硬件商与内容商反向合作,如“网红”牛听听熏教机与喜马拉雅FM、盖世童书、常青藤爸爸等众多内容商达成合作,以其智能早教硬件产品为载体,通过“熏听”的系统模式帮助各类内容精准传达至儿童,构建熏听启蒙教育系统。
商业模式三
知识付费衍生
●代表企业
常青藤爸爸、年糕妈妈等
自2016年知识付费元年开启以来,品类多元、形式丰富的知识付费产品为内容创业玩家提供了丰富想象空间。启蒙领域的付费产品大多为亲子类,其中名人IP影响力是这类产品能够打响第一枪的重要原因。从凯叔讲故事、喵姐早教说到常青藤爸爸,创始人往往既是核心内容的研发者,又是产品营销推广的天然背书。
不过,知识付费模式下的内容很多是碎片化的,用户在初次付费后的续费可能性小。
另像母婴类内容起步的年糕妈妈,在2017年推出了付费育儿课程,课程品类拓展到趣味游戏、英语启蒙等多个类别。
此外,当下市场由于电商模式的准入门槛较低,一些启蒙内容类产品逐渐将营收落脚点调整在内容本身。如刚获A轮融资的常青藤爸爸,在2017年主要依靠电商业务和付费音频盈利,但在2018年便陆续推出了原创国学、音乐等品类的线上课程。
纵观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一级市场对启蒙优质内容类产品的关注度极高,可见优质内容才是建立竞争壁垒并实现长期盈利的关键。而获得B轮及以后融资的产品较少,可见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有待被验证。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