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与每个人的利益都紧密相关的消息,第一时间被各大媒体转发解读,并迅速在朋友圈刷屏,成为新一波热点。
事实上,早在1999年,央行就开始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并于2005年8月底完成了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有条件的农信社的联网运行。2006年1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截至2015年,这个数据库收录自然人数共计8.7亿人,其中3.7亿人有信贷记录。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中国成年人都在央行的个人征信系统中。
尽管近年来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征信系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社会整体诚信水平有待提高的现实情况仍然对征信系统构成巨大挑战。大量事实说明,社会成员不诚信,一方面是道德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制度的问题。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制约,一些不诚信者不但得不到惩戒,反而一路顺遂,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好人也会变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对见利忘义、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
这次央行即将运行的新版个人征信系统完善了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收录了更多、更广泛的个人信息,诸如电信、自来水缴费等平日里人们认为小小不言的失信行为,也将被纳入征信系统。
同时,新版系统也弥补了老版系统的不足。比如:面对以“假离婚”规避国家房贷政策现象,新版征信系统将夫妻两方作为共同债务人,堵住了“假离婚”漏洞。
所有的道德问题背后都能找到制度的原因。虽说诚信是做人的道德底线,但是只凭道德自律无法撑起社会诚信的大厦,只有道德提倡与制度约束形成合力,用制度为道德撑腰,让守信者受益,对失信者必惩,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必须诚实守信的机制,不断彰显道德的力量。
【来源】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