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等宣布碳中和目标,国内消费行业低碳转型起步
     “双碳”目标下,我国消费品行业正走入低碳转型的起步阶段,国内消费品企业正面临重大转型。

  今年10月,北京SKP宣布成为中国首家碳中和零售商场;伊利集团、太平鸟宣布了碳中和目标;蒙牛集团宣布正在进行碳盘查……消费品行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几乎全方位地影响着每个人的衣食住行。碳中和的变革对于消费品企业有哪些深远影响?国内消费品企业如何把握这个全新的赛道?

  一名碳核算机构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我国消费品企业大都积极践行减碳节能,推动碳中和转型,目前已经进入起步阶段。

  BCG中国气候与可持续发展中心编著的《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认为,在中国消费者环境意识快速觉醒的背景下,对于消费品企业来说,碳中和不是锦上添花的公益项目,而是践行社会责任、满足消费者对可持续性产品的需求、优化企业运营模式以及迎合投资者需求的必行之举。

  国内消费行业低碳转型起步晚

  相较于国际龙头消费品企业,国内大部分消费品企业低碳转型起步较晚,处于投石问路的阶段。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国内龙头消费行业有8家企业宣布自身正在进行碳中和相关实践。

  据统计,中国头部消费品企业当中,太平鸟和伊利两家公司宣布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一些企业公布了正在践行碳减排的方法路径。

  今年以来,蒙牛完成了企业范围一、二的碳盘查,接下来即将进行范围三的碳盘查,并将于明年发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图。太平鸟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基于新疆棉实测数据的碳足迹产品。特步发布了可自然降解的聚乳酸T恤;化妆品牌林清轩宣布打造碳中和绿色工厂,自给自足进行发电;伊利甚至成为业内第一家通过全球最大碳排放披露权威机构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向全球披露信息环境的企业。国内相关消费品企业不少都把减排融入到生产、经营业务当中,抢抓起跑时机,迈入碳中和跑道。

  如今,消费者环境意识快速觉醒,欧睿信息咨询公司2020年1月展开的调研表明,58.8%的受访者表示会选择可循环产品,57.2%的受访者更加信赖可循环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消费品企业对减排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积极为节能减排背书,然而目前企业大多采取的都是点状措施,没有从产业全价值链来进行碳中和的整体布局。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周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各行业的相关标准尚未制定的前提下,目前有部分企业宣布达到了碳中和,大概率是因为他们购买了碳抵消。碳抵消这种碳中和方式可以作为补充手段,但企业要做到真正的碳中和还需要思考一些基本问题。

  关键是带动消费者参与减排

  10月29日,SKP宣布,已经基本实现了北京SKP、西安SKP以及SKP-S(北京)的全面碳中和,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碳中和的实体零售商场。

  上述碳核算机构相关负责人称,现阶段企业真正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凤毛麟角”,目前企业的碳中和大概率靠购买绿电、碳配额和CCER(指经国家自愿减排管理机构签发的减排量)实现。不过,在碳交易成熟的市场,通过购买的方式实现碳中和很常见。

  “消费行业希望将每个SKU(Stock Keeping Unit,库存量单位)计算出碳排放,引导几亿甚至几十亿用户一起购买低碳产品。”上述碳核算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消费品行业碳减排最重要的价值是带动更多的消费者一起参与到碳中和实践当中。

  据《中国碳中和通用指引》,可持续性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的考量因素,并且有70%的消费者甚至愿意为可持续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具有低碳属性的品牌产品。

  相比其他行业,消费品行业具有“面对面”的特点,与消费者之间有着亲密的距离。“现在人们环境意识越来越强烈,消费品类行业当中,低碳的概念将会更容易推动,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上述碳核算相关负责人说。

  消费企业如何制定碳中和规划

  在“双碳”目标不断推进之下,企业需要尽快制定减排目标和行动方案,进行整体布局。

  当前,很多企业还缺乏对碳中和变革所需的支持保障体系的深度理解,例如专职团队、项目管理、考核机制等,这使得消费品企业低碳转型之路显得不那么顺畅。

  “有些企业因为缺少前端的科学摸查,一开始就宣布要做到几项碳中和举措,但是仔细琢磨后,会发现当下要实现这几项举措其实成本很高。所以其实不用急于现阶段去做,可以等企业技术能力有一定突破了,减碳成本相应下降后,再采取某些碳中和举措。”周园表示,目前企业采取的碳中和战略主要可以概括为三类。

  第一是科学地衡量碳基线,国际上有很多标准,但还没有一个完全被公认。中国领军企业应该推动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全球标准。要推动全球标准一定要有科学、令人信服的方法论。

  第二就是因地制宜。不同企业减排成本差别很大,根据对700个不同减排举措的总结,这些减排举措在不同企业的成本也各有不同。现在应该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用成本最低的碳减排方式。

  最后一点,企业不要只关注着做减法,其实还有很多做加法的机会。对很多企业来说,比如建筑行业有很多新业务、新模式、新产品、新市场的可能性。

  “国内消费品领军企业已经具备了比肩国际巨头的综合能力,但是在碳中和的道路上,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国内企业必须要‘诊断现状’,推动消费行业的碳中和变革之路。”周园说。

  在思考和设立碳中和目标时,企业面临“定什么目标”“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分析人士认为,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业务属性,确定具体落地路径和行动方案。企业还要对自身现有的商业模式和全价值链环境进行审视,优化运营模式,降低能耗。这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赢得品牌美誉度,还能帮助企业获得ESG投资资本的认可和青睐。




来源:中国婴童网
免责声明:凡注明 来源:XXXX(非北京孕婴童用品行业协会)的图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平台转载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赞同文中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仅供读者参考,不用作商业用途。若侵权,版权等问题,烦告知及联系电话:15001008152,将马上安排删除。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管理   孕婴童,婴童,婴童产业、母婴用品、童装加盟,儿童用品,婴幼儿用品,童车童床,孕婴童食品保健品
北京孕婴童用品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ICP 证号:京 ICP 备 13004957号-1 电话:13522016705 15001008152 邮箱:jinzhu@yyxhorg